追尋先輩足跡 史迪威將軍與美軍觀察組成員后代共同訪渝

  重慶10月15日電 題:追尋先輩足跡 史迪威將軍與美軍觀察組成員后代共同訪渝

  作者 梁欽卿

  十月中旬的重慶,涼爽秋風(fēng)中桂花飄香。15日上午8時許,史迪威將軍后代、美軍觀察組成員后代組成的訪問團來到重慶史迪威博物館參觀。

  走進博物館的紅色大門,只見史迪威將軍銅像前鮮花圍繞,左右兩旁花籃的紅色緞帶上,用中英雙語寫著:追尋先輩足跡 賡續(xù)中美友好。訪問團成員在胸前佩戴上印有史迪威頭像的徽章,緩緩上前整理花籃緞帶,并鄭重向銅像三鞠躬。

10月15日,史迪威將軍后代、美軍觀察組成員后代組成的訪問團參觀重慶史迪威博物館。從左向右依次為:葆拉·斯特林、莎拉·斯特林、大衛(wèi)·邦斯、安德魯·邦斯。記者 周毅 攝

  此次訪問團成員包括史迪威將軍的外曾孫大衛(wèi)·邦斯、安德魯·邦斯,美軍觀察組成員多姆克上尉的女兒葆拉·斯特林和外孫女莎拉·斯特林。

  80多年前,當(dāng)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艱難前行時,以史迪威將軍為首的大批美國軍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與中國人民一起并肩作戰(zhàn),為中國抗戰(zhàn)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沿著博物館的道路向前走,能看到兩棵象征著中美民間友誼的桂花樹。一棵是史迪威的外曾孫女南希·米爾沃德、蘇珊·科爾與朱德的后代于2023年共同種下的;另一棵是2014年,史迪威的孫女納亞·史迪威和孫子史蒂文·史迪威種下的。

10月15日,史迪威將軍的外曾孫安德魯·邦斯(左一)、大衛(wèi)·邦斯(左二)在象征中美友誼的桂花樹下拍照留念。記者 周毅 攝

  站在桂花樹前,大衛(wèi)與安德魯二人先后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回顧歷史,中美之間的合作讓我們看到,兩國在如此艱難的戰(zhàn)爭年代能夠友好合作,今天也完全可以攜手應(yīng)對當(dāng)下諸多挑戰(zhàn)。”大衛(wèi)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很榮幸能親自來到這個曾多次聽聞的地方。“史迪威的寶貴遺產(chǎn)激勵著家族后人廣泛結(jié)交朋友,常來常往方能鞏固彼此友誼。”

  “中國人民熱情好客、開放友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魯也在受訪時表示。

  1944年7月至8月,在史迪威大力推動下,美國同意向延安派遣軍事觀察組,探尋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合作打擊日本侵略者。多姆克與17名同事一起組成“美軍中緬印戰(zhàn)區(qū)駐延安觀察組”,從重慶飛赴延安,開啟了美國軍隊與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的交流合作。

  “我父親在中國的經(jīng)歷深刻影響了他的一生。正是他教會了我們求同存異,包容不同的觀點和文化。”葆拉說,在她和兄弟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影響始終伴隨左右,“他教會我們?nèi)绾蝺A聽、理解、求同存異以及溝通,希望在未來能與不同國家的人建立友誼。”

10月15日,史迪威將軍的外曾孫安德魯·邦斯(左一)、大衛(wèi)·邦斯(左二)將珍藏的老照片等珍貴資料捐獻給重慶史迪威博物館。梁欽卿 攝

  在博物館內(nèi),訪問團還參訪了史迪威將軍舊居、史迪威將軍生平圖片展等,并分別將珍藏的老照片、舊書籍、舊報紙等資料捐獻給博物館。莎拉在留言本上寫下:“感謝我們持久的友好關(guān)系。”

  80多年來,史迪威將軍后代、美軍觀察組成員及其后代多次訪華,為推動中美人文交流作出貢獻,重慶史迪威博物館見證著中美民間友誼的延續(xù)。正如葆拉在參觀了史迪威后人種植的桂花樹后說的那樣:這棵十年前種下的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花了,而且還在繼續(xù)蓬勃生長。(完)

? 版權(quán)聲明
評論 搶沙發(fā)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