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區看未來:上海浦東搶抓大模型“風口” 欲讓“模力”煥發“魔力”

  上海10月21日電 題:引領區看未來:上海浦東搶抓大模型“風口” 欲讓“模力”煥發“魔力”

  記者李佳佳

  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浪潮席卷全球,在中國甚至出現“百模大戰”的火爆場景。面對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上海憑借其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布局和創新生態構建,已展現出不俗的競爭力,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上海浦東又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在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的城市副中心,總建筑面積超20萬平方米的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模力社區”已拔地而起,這里依托張江30多年的產業基礎,將集中化布局垂模產業發展生態,打造AI新的制高點。

在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的城市副中心,總建筑面積超20萬平方米的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模力社區”已拔地而起。 申海攝

  致力于打造中國國內領先生物醫藥數字化科研協同平臺的衍因科技如今就在“模力社區”內擁有一席之地。說起當初之所以選擇這里的原因,衍因科技 CTO史輝輝將其歸結為三點:產業上下游集聚的平臺效應、初創企業成長所需的政策關懷以及張江聚集的大量創新藥企,“能讓我們距離客戶、距離產業圈更近一點”。

  目前,小度科技、巖芯數智、蔚勵科技、光本位等近40家垂類模型上下游生態企業已正式入駐“模力社區”,覆蓋了底層技術、應用研發、場景設計、算力支持等多個大模型產業上下游領域,組成了閉環的研發圈層和應用場景。模力社區入駐企業之間互相協作、相互賦能,真正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鏈集聚效應,構建高效生態圈。

  “模力社區”設立的初衷如今真實地在入駐企業的身上得到了印證。“我們真的在這里找到了產業的上下游,甚至邀請了合作伙伴共同進駐。”史輝輝說。

  隨著千行百業逐漸認識到大模型帶來的重大改變,“模力社區”承載的高密度產業創新“苗圃”的作用也被許多人所熟知。不過,大模型是以數據、算力、算法“三駕馬車”為支撐的產業“新風口”,它的發展是否需要真實存在的物理空間作為依托呢?

  面對坊間的爭論,“模力社區”有著自己的清晰定位。作為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重點組成部分,“模力社區”依托張江科學城原有產業基礎,建設算力、語料、算法調用等功能支撐平臺,“‘模力社區’是一個以大模型來驅動人工智能產業升級的重點的空間載體和生態系統。我們許多強調產業的驅動和各種應用場景的落地。”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

“模力社區”依托張江30多年的產業基礎,將集中化布局垂模產業發展生態,打造AI新的制高點。 申海攝

  一個真實的物理空間能夠最大化地吸引企業有效集聚,并為此提供載體承托。上海張江科學之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鳳華告訴記者,“首先,‘模力社區’作為空間載體,能更方便大模型企業入駐及交流,在這里思維的碰撞會更便捷、更豐沛,更容易產生新的科研成果,讓企業更快地自發性生長;其次,也希望‘模力社區’能夠發揮橋梁及紐帶作用,讓上游的應用場景、中游的研發以及下游的底層技術支撐都能夠在此有效連接;同時,張江也會發揮既有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的助力作用,幫助垂類模型企業更快地構筑賽道,提供更好的市場化渠道,從而獲得更便捷的應用場景落地。”

  這樣的產業定位也獲得了學界的認同。在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總工程師金耀輝看來,虛擬社區的存在似乎十分必要。“線下空間提供的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場所,產業需求要輻射就需要更為廣泛的交流,需要虛實結合,需要讓供給側和需求側能夠在這里找到資源。”他說。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如今,作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浦東已顯示出人工智能加速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的發展新趨勢,特別是在張江科學城內,不僅擁有國內最為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而且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的區域之一。金耀輝認為,顯然浦東目前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定位與發展的賽道,而打造這樣一個虛實結合的社區就是要為許多的產業提供服務,“發展的關鍵不是簡單地拷貝別人,而是要在社區內真正打通需求端、場景端以及供給側能力。至于這樣的社區究竟要怎么做,是政府主導,還是產業自發或是利用開源的方式去做,這才是需要思考的”。(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