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上海警方通報了一起制假售假案件。一個犯罪團伙將自產的“假鞋”與二手“真鞋”拆分組裝、混合搭配后,以所謂“限量款”“改裝款”“定制款”為噱頭,通過網絡直播間售賣牟取不法利益,涉案金額超過3000萬元。
2024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接到市民徐先生報案,稱其愛好收藏鞋款,在某承諾“官方正品”“假一罰三”的直播間以1299元購買了某品牌“限定款”運動鞋。收到貨后,徐先生發現這雙鞋氣味刺鼻,鞋面噴漆顏色不均勻,但鞋底的紋路和品牌標志卻十分清晰,與正品無異。仔細查看后,他發現鞋面和鞋底拼接處有異常,懷疑自己買到假貨,于是向警方報案。
警方將鞋品交由品牌方鑒定,確認該鞋是將“真鞋底”與“假鞋面”混搭的假冒品。楊浦警方隨即展開深入調查,從直播平臺和網店入手,很快鎖定了以犯罪嫌疑人鄭某為首的制售假冒品牌運動鞋犯罪團伙,并組織警力赴外省市將其一網打盡。
經查,鄭某原經營一家生產鞋底的公司,為牟取不法利益,自2024年2月起,以所謂“限量款、改裝款、定制款”為噱頭,生產、銷售假冒品牌運動鞋,吸引消費力強且追求個性的專業愛好者。鄭某指使其妻子龔某設計仿版鞋樣、創作鞋款,委托曾某團伙采購品牌標識等原材料進行生產加工。為了擾亂買家視線,鄭某指示曾某團伙將生產的“假鞋”與其低價購買來的二手“真鞋”進行拆分組裝,采取“真鞋面”與“假鞋底”、“假鞋面”與“真鞋底”混合搭配的方式,試圖“以假亂真”。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