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烏克蘭戰爭進入第1105天。美國停止對烏軍援后,庫爾斯克戰場上的烏軍防線出現崩潰跡象,一夜之間失去了約十分之一的陣地。如果俄軍保持目前推進速度,月底前可能將烏軍趕出俄羅斯本土,并進一步侵入烏克蘭蘇梅州。
當天戰局變化中,有幾點值得關注。首先,俄軍試圖在庫爾斯克地區腰斬烏軍,一天內奪回了約41平方公里的陣地。從北部、西部和東部三面圍攻,烏占區面積由前一天的393平方公里縮減至352平方公里,顯示出烏軍準備放棄該地區的趨勢。
其次,俄軍依托大諾沃謝爾卡鎮向西推進,集結了十支旅團級部隊。他們不僅加大了北攻部隊的陣地縱深,還逼近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界。若繼續推進,將直接威脅扎波羅熱的安全。
此外,俄軍在沃爾昌斯克突然發動進攻,盡管進展不大,僅奪取了幾幢住宅區的房子,但這一舉動讓烏克蘭媒體感到驚慌,認為俄軍可能在哈爾科夫邊境發動新的戰役。實際上,這可能是為了牽制烏軍主力,使其無法支援其他方向。
面對俄軍的重點進攻,烏軍在陸軍司令德拉帕蒂將軍親自督戰下,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選擇了反攻。雖然在某個點上成功逼退了俄軍數百米,但由于俄軍在整個45公里戰線上全面壓進,投入了28支旅團級部隊,烏軍的局部反攻未能改變整體態勢,反而消耗了寶貴的防御力量。
原本烏軍希望通過固守等待北約介入,但隨著美國切斷軍援,烏克蘭的地位已從“民主堡壘”降為大國交易的籌碼。受到鼓舞的俄軍加緊進攻,國際秩序面臨巨大挑戰。
? 版權聲明